趁你‘病’,要你‘命’?研究表明:「抗生素」或会导致

当你在某天清晨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喉咙如同火烧,并且头痛欲裂……相信我,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一旦被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后,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要让患者服用或者注射抗生素(antibiotics),以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用过青霉素(pen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或者头孢菌素(即头孢,cephalosporins)等等这类药物。作为抗生素大军中的一种,它们能够使一些或能致命的细菌性疾病变得更易治愈。不得不说,抗生素的确是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然而,在抗生素与细菌“相爱相杀”的路上,人们逐渐意识到,抗生素并非是大众一开始所坚信的“灵丹妙药”。其副作用除了常见的耐药性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使用抗生素还需做好付出以健康为代价的准备。
 
由于抗生素无法针对某一特定的细菌发动“精准打击”,因此当它在进行敌我不分的“无差别攻击”时,除了目标致病菌之外,一些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也会在此过程中无辜躺枪,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肠道菌落。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会产生腹泻等不良症状。
 
近日,有研究人员发现,接触抗生素后产生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差异,居然还与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寿命缩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篇题为“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following early-life antibiotic exposure affects host health and longevity in later life”的论文于8月24日在线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期刊,由南澳大利亚健康和医疗研究中心(South Australian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SAHMRI)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合作完成。
 
 
此前,对于肠道微生物群和寿命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同类研究,主要局限于无脊椎动物(如果蝇)和由于遗传缺陷而寿命缩短的小鼠;而此次的研究模型是处于正常健康状况的小鼠,并且该实验令小鼠在其生命早期就暴露于抗生素,以对由此产生的长期影响进行检测。据悉,这也是首次监测由早期抗生素导致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对健康小鼠正常寿命的影响。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早期暴露于抗生素的健康野生型小鼠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小鼠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为期约102周的跟踪观察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抗生素严重破坏了小鼠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后,小鼠的肠道中重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导菌群。他们分别将这两种菌群称为“PAM I”和“PAM II”,即Post-Antibiotic Microbiota的简称。
 
研究结果显示,具有PAM II菌群的小鼠通常会在晚年表现出更高的胰岛素耐受性,这表明它们的代谢功能已经出现了障碍;另外,其血液、肝脏和大脑等在内的多种不同组织的炎症水平也明显升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尽管这两组小鼠是同窝出生的“兄弟姐妹”,且均于早期暴露于相同的抗生素中,但是与具有PAM I菌群的小鼠相比,具有PAM II菌群的小鼠寿命显著缩短,死亡率大约是前者的两倍!
 
上述数据表明,在给小鼠注入抗生素之后,肠道中重新形成的微生物群有可能会对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进行再次调整,从而使其受到长期的影响,乃至改变它原本的寿命。
 
 
在将抗生素和人类的长期健康影响联系起来时,该实验的研究人员提出:不同个体对抗生素产生的不同反应,是由于摄入抗生素后,体内微生物群恢复的差异所导致的;并非是在接触抗生素期间,由体内微生物群的损耗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研究人员采用了另一种验证方法——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为了重建新的肠道微生态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将PAM I和PAM II菌群移植到无菌(germ-free,GF)的14日龄小鼠肠道内,并进行后续评估。结果发现,移植了PAM II菌群的GF小鼠血液中含有更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种促炎细胞因子),这一现象表明此类小鼠的炎症加重。
 
对此,领导该项目的教授David Lynn总结道:“那些具有PAM II菌群的小鼠通常会有一个更强大的应对炎症的免疫系统。这些数据表明,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使用抗生素后,微生物群的差异可以对免疫系统进行长期调整,而这种重新调整带来的影响,如对免疫、代谢,甚至寿命长短的影响,会在生命的后期阶段出现。”
 
不可否认,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所拯救的病患数不胜数。但在发挥巨大贡献的同时,它也悄悄地给人体带来了无法逆转的伤害。
 
故在用药过程中,还请务必谨记——谨遵医嘱,慎用抗生素。